水母联调技术 从岩石孔隙“洗”出更多原油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讯 (记者朱虹 通讯员裴宇)记者4月28日从大庆油田获悉,面对开采对象变差、开发成本攀升等现实挑战,大庆油田杏南油田的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了水母联调技术。该技术在大庆油田杏南油田推广应用以来,油田母液外输浓度合格率达99.6%,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讯 (记者朱虹 通讯员裴宇)记者4月28日从大庆油田获悉,面对开采对象变差、开发成本攀升等现实挑战,大庆油田杏南油田的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了水母联调技术。该技术在大庆油田杏南油田推广应用以来,油田母液外输浓度合格率达99.6%,资料全准率由95.8%提高到98.1%以上,平均粘损低于20.3%,实现了注入井精准调控。

    在石油界,“一次采油”是指靠地层压力形成的自喷采油。当地层能量不足时,需人为补充能量,通过注水将油“挤”出来,这便是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就是通过向油层注入化学物质,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的性能,从而将更多原油从岩石孔隙中“洗”出来。通俗地说,就如同用洗衣粉洗衣服一样,将部分剩余的油洗出。

    配注精度是提高聚驱采收率的关键。大庆油田杏南油田第七作业区技术管理室主任白玉果介绍,传统的调控模式存在部分清水和母液配比不合格、人工调节工作量大的实际困难。水母联调技术采用“水追母液”形式,当母液回路受到扰动后,控制器根据母液实际流量和配比,动态调节阀门开度让清水实际流量与设定流量相吻合,实现母液、清水注入比例符合配比要求,极大地提高了配注准确度。

    为进一步确保精准注入效果,技术人员依托水母联调技术自主开发了PID联动控制配套模块,通过一系列参数对母液执行器开度进行调控。

    此外,为避免特殊情况下因母液注入量过低造成的清水设定流量低的情况,技术人员还开发了个性化流量异常报警模块,对每口注聚井分别设置最低清水设定值。当其低于保护值时,该模块第一时间报警提醒。2024年,杏南油田7个注聚区块全部达到一类水平。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