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秒闪存器件“破晓” 兼顾存储速度与数据安全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讯 (冯妍 记者王春)在一眨眼的时间内,现有的U盘只能存取1000次数据,而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研究团队研制的皮秒闪存器件,擦写速度快至400皮秒,相当于每秒可执行25亿次操作,且具有断电后数据不丢失的“非易失性”。记者近日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讯 (冯妍 记者王春)在一眨眼的时间内,现有的U盘只能存取1000次数据,而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研究团队研制的皮秒闪存器件,擦写速度快至400皮秒,相当于每秒可执行25亿次操作,且具有断电后数据不丢失的“非易失性”。记者近日从该校获悉,这款名为“破晓”的皮秒闪存器件,是目前研发出的最快半导体电荷存储器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电荷存储器以复杂电信号组合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与精准处理。然而,当今主要的两种电荷存储器存在一些不足:要么速度快,但数据断电丢失;要么数据断电不丢失,但速度不够快。因此这两种储存器都难以满足当前人工智能计算对大量数据极高速存取的需求。

    在研究团队的努力下,“破晓”同时解决了存储速度和数据易失问题。据周鹏介绍,团队从2015年开始就集中精力寻求突破电荷存储速度,最终在解决基础理论问题后,发现了一种电荷存储的“超注入”机制。

    刘春森介绍,现有的硬盘闪存机制是将电荷注入材料的沟道中以实现信号的存储。注入电压在5伏左右时,注入速度最快,电压高了或低了,速度都会慢下来。“而我们的成果是从技术底层开始,提出自己的理论创新,由此对材料的物理机制进行调整,实现了‘电压越高,存储越快’的‘无极限’‘超注入’存储,将非易失存储速度提升至理论极限。”刘春森说。

    刘春森透露,相关产品已在尝试小规模量产。“虽然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但我们也正同步推进产业化。”他说。闪存是国际科技巨头技术布局的基石,这一技术有望为我国在相关领域实现技术引领提供强有力支撑。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