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星系间的“宇宙决斗”

内容摘要IT之家 5 月 24 日消息,欧洲南方天文台于 5 月 21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天文学家首次观测目击了一场激烈的宇宙碰撞:一个星系以强烈的辐射刺穿另一个星系。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揭示了辐射如何削弱受创星系形成

联系电话:400-962-3929

IT之家 5 月 24 日消息,欧洲南方天文台于 5 月 21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天文学家首次观测目击了一场激烈的宇宙碰撞:一个星系以强烈的辐射刺穿另一个星系。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揭示了辐射如何削弱受创星系形成新恒星的能力。研究结合了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超大望远镜(VLT)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 / 亚毫米阵列(ALMA)的观测数据,详细展现了这场星系间的“宇宙决斗”。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这场碰撞发生在宇宙深处,两颗星系正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它们以每秒 500 公里的速度相互冲撞,展开一次次激烈的交锋。每次碰撞后,它们并未彻底融合,而是擦肩而过,随后退回并积蓄力量,准备下一轮冲击。

研究共同负责人、法国巴黎天体物理研究所的 Pasquier Noterdaeme 将这一现象比作中世纪的骑士决斗,称之为“宇宙决斗”(Cosmic Joust)。然而,这场决斗并不公平,其中一个星系借助类星体的辐射作为“长矛”,狠狠刺向对手。

类星体是遥远星系明亮的核心,由超大质量黑洞驱动,释放出巨大辐射。在宇宙最初的几十亿年间,类星体和星系合并极为常见。研究团队通过强大望远镜回溯过去,捕捉到这场“宇宙决斗”的光线。这束光历经 110 亿年才到达地球,呈现出宇宙仅为当前年龄 18% 时的景象。

研究共同负责人、俄罗斯圣彼得堡 Ioffe 研究所的 Sergei Balashev 指出,这是首次直接观测到类星体辐射对普通星系内部气体结构的影响。辐射破坏了星系中的气体和尘埃云,仅留下最小的致密区域,这些区域可能无法孕育新恒星,导致受创星系的恒星形成能力大幅下降。

IT之家附上参考地址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