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浙江慈溪市卫生健康局微信公众号发布《高考结束了,该劝人学医了!》一文称,医学生没有轻松大学,但有滚烫的信仰,当你拯救一个家庭于水火时,会发现学医已经不仅停留在学的表面,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对生命的虔诚丈量。
各省份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进入志愿填报时间,这时候,慈溪卫健部门发文“劝人学医”很及时。这对那些尚不知选择何种专业的考生来说,犹如迷途中的一盏灯,具有指引作用,至少有参考价值。这篇官微文章不仅值得慈溪籍考生阅读,对其他考生也有借鉴意义。
据说,在每年这个时候,坊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是因为医学生培养周期比较漫长,而且正式工作后面临患者不信任、医患矛盾等问题。某知名医生博主透露,行业内“干着干着开始悔不当初的也不在少数”。这难免会影响某些高考生选专业。
上述官微文章中,也以“对不起”为前缀,提到了医学生的诸多不易,比如,对不起,你以为的社交对象,其实是实验课上的大体老师;对不起,你可能还要面对来自病患的质疑和抱怨……不过这篇官微文章并非劝考生不学医,而是从精神激励的高度,劝高考生去学医。
这种精神激励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以“正话反说”的方式,从多个维度诠释了医学生的“与众不同”,凸显医学生的不易与独特价值。另一方面,又从“信仰”“生命”“战士”“人类健康”等高度,直接诠释医者的伟大之处。应该说,这篇文章比较“煽情”。
之所以发文“劝人学医”,从当地媒体报道可知,“人才紧缺”“引进困难”已成制约慈溪卫生事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坦率说,在一些专业未来面临AI等竞争、就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听劝学医”对考生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从精神层面“劝人学医”,根据当地2013年政策规定,凡被“985”“211”工程院校正式录取的前50名医学类紧缺专业慈溪籍学生,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政府助学金……在去年当地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也提到,当地充分发挥市政府“医学助学金”政策红利,每年签约高考成绩在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以上的医学类紧缺专业慈溪户籍学生100名,
也就是说,为“劝人学医”,慈溪市从精神激励到物质鼓励,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其中,此次官微文章则从精神高度入手,有望起到显著作用,因为精神激励更容易触动人心,更具有感染力。希望慈溪籍考生和家长,能真正读懂上述官微文章所阐述的学医的精神内涵。
需指出的是,地方卫健部门“劝人学医”,是从宏观角度发出的号召,至于该不该选择医学类紧缺专业,考生既要考虑官方倡议,也要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实际上,真正喜欢医学专业的考生不用去劝,都会报考医学专业,而且工作后很少换行业。
撰稿 / 冯海宁(职员)
编辑 / 迟道华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