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商标防线 守护校园净土

内容摘要时下正值全国高考志愿填报阶段,与高校相关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一则严正声明引发广泛关注。该学院在声明中指出,个别社会人员以“清大经管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等虚假身份公开活动。该学院教师相关信息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时下正值全国高考志愿填报阶段,与高校相关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一则严正声明引发广泛关注。该学院在声明中指出,个别社会人员以“清大经管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等虚假身份公开活动。该学院教师相关信息均通过学院官方网站公开,请公众注意辨别。如发现任何违法行为,公众可向公安机关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相关侵权行为,该学院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等权利。

“商标对于高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以通过商标指明自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传递商品或服务的品质信息,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定位,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同时,作为一种权利依据,商标也是高校打击‘搭便车’等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基础。”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杜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要积极做好商标布局,将高校校名、简称、约定俗成的名称、社会公众普遍使用的一些指示称呼等及时申请注册商标;一旦发现“搭便车”与“傍名牌”行为,要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纠纷频发引重视

高校的校名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识别性标志,凝结着无数师生的劳动与智慧,承载着积极的社会评价和声誉,是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一些个人或机构打着高校的名义进行办学、办班等,但实际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往往与所宣传的内容大相径庭。

此前,北京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给自己开设的考研培训机构起名为“北大燕园”,宣称“名师名校”“考研必过”,吸引不少学生报名。结果学生考研课程还没上完,该公司便人去楼空,学生的报名费也都打了水漂。

“冒用校名,打着高校的名义,办学、办班、虚假宣传的行为,可能给高校、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涉嫌违反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孟爱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搭便车”“傍名牌”行为,不少高校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法律手段打击侵权行为。

近年来,通过申请注册商标的方式来保护校名及校名简称等已成为很多高校的共识。清华大学早在1997年便提交了“清华”商标的注册申请,目前注册有“清华大学”“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园”等系列商标。

遭遇侵权行为时,一些高校采取行政投诉的方式来快速制止侵权行为。2024年初,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其接到师生举报,反映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和江西一家电商公司常年以“在校生、校友”的名义,在多个网络平台宣传销售印有“北京大学”系列商标标识的羽绒服,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两家公司后来停止了侵权行为。

高校遭遇“搭便车”“傍名牌”等行为时,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诉讼。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将北京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该公司位于京师科技大厦内,曾在其举办的“全国校长专业高级研修班”中,擅自宣称“依托于北师大”“由北师大颁发结业证书”等。法院经审理,最终判定被告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多维化解护权益

高校应如何有效维护自身校名的合法权益?对此,孟爱华建议从三方面入手:前期高校通过商标布局与制度完善,筑牢“防火墙”;中期借力行政与司法手段,打击侵权行为;长期依托社会共治,压缩不法经营者的生存空间。

“高校要主动构建知识产权防御体系,除了在第41类教育、教学、培训等服务上申请注册商标外,也要注重与教育、培训相关联的其他类别服务或商品上的保护,做到对校名的体系化保护。同时,高校要定期进行商标监测,若发现有其他机构在相同或类似类别上申请注册近似商标时,及时提出异议或无效宣告请求。”孟爱华建议,高校内部需完善合同审核机制,对学校商标品牌使用实现全流程管控。例如,明确教师在对外合作中不得默许主办方滥用校名、事先审核合作方宣传文案等。

“根据具体情况,高校可以提起民事侵权诉讼,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虚假宣传,对涉嫌犯罪(如诈骗、伪造公文等)的可以通过刑事报案处理。”孟爱华表示,针对不法分子假冒、仿冒高校和招生机构官方网站、新媒体账号的行为,网络平台需要加强审核工作,可将高校注册商标纳入数据库,商家注册相类似的账号时需提交授权证明。

“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被‘搭便车’‘傍名牌’问题,要让经营者树立正确的商业观、道德观,诚信经营、合理避让,主动防止市场混淆的发生。”杜颖表示。(本报记者 李倩)

(编辑:刘珊)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