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连山永和镇:接地气 冒热气 聚人气 社科普及周火热“出圈”

内容摘要新快报讯 记者朱清海 通讯员 刘诗丽 陈琅乾报道 走进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新建成的文化地标“永和客厅”,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生动述说着永和镇壮瑶文化交融的独特发展轨迹。“原来我们永和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底蕴!”大学生小韦指着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新快报讯 记者朱清海 通讯员 刘诗丽 陈琅乾报道 走进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新建成的文化地标“永和客厅”,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生动述说着永和镇壮瑶文化交融的独特发展轨迹。“原来我们永和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底蕴!”大学生小韦指着展板上的旧时圩场照片激动地说。

在广东社会科学普及周期间,永和镇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精心策划了“2025年永和镇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周”系列活动,融合线上竞技与线下体验,让社科知识以接地气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7月2日,科普周主会场活动在“永和客厅”火热开启,吸引近50名干部群众参与。

今年3月,永和镇就以“永和微宣讲”人文社科短视频创作大赛拉开社科普及周的序幕。当地青年积极响应,聚焦“百千万工程”、本土人文历史挖掘等主题开展创作。7条构思精巧、形式活泼的微宣讲短视频在本土视频号——“永和青年说”上掀起传播热潮,截至7月2日,浏览量突破45万。

“我们选择以《永和曾是连山县城》为题,用连山话讲述永和作为连山县城的故事,引发群众的共鸣!”荣获一等奖的永和青年莫书红兴奋地展示着作品评论区里的讨论,“拍视频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深入学习的过程,能让乡亲们觉得‘社科有用’,特别有成就感!”这些来自田间地头、带着乡土气息的“微宣讲”,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身边故事,成为连接理论与群众的桥梁。

“社科工作要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永和镇的实践正是这一要求的生动体现。”县社科联主席孙伟军作的主题宣讲,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本次科普周,是我们打通社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永和镇人文社科基地负责人表示,“无论是短视频比赛,还是寓教于乐的线下活动,核心目标都是让社会科学从书斋走向田野,真正成为提升群众素养、赋能基层治理、推动永和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