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选田与整地
在种植大白菜之前,科学选择土地是关键。一般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地进行种植,且种植周围最好有水源,便于灌溉和排水。
避免前茬种植瓜类和豆类的土地,这些土地可能残留病菌和害虫,影响大白菜的生长。
前茬收获后,必须对土壤进行深耕,深度一般为30-40厘米,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如果前茬收获较晚或播期雨水较多,无法进行深耕,可进行浅耕。
耕地时应与腐熟的优质厩肥或有机肥结合,土地平整后,在播种前2-3天进行作畦。6月中旬至下旬,再次起垄,将杂草翻入土中,注意垄高约15-17厘米,每公顷施入75-90吨腐熟有机肥。
二、选种
选种是大白菜高产的关键。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选好种子后,需进行有效筛选,去除杂质,提高种子的纯度和净度。科学处理种子也非常重要,可将种子在冷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捞出置于50℃的水中浸泡30分钟,进行消毒杀菌,确保一次播种全苗。
三、播种
大白菜种子细小,抗性较低,因此需要创造良好的播种条件。
在地面整平的前提下,灌水至最高水面,保持水面与垄面之间1厘米的距离。这样可以保证土壤充分湿润,同时让土壤更加沉实,便于播种。一般采用直播方式,分为条播和穴播。
条播在垄面上划一道2厘米的浅沟,均匀播种后覆土。穴播根据亩株数确定,在垄上开穴播种,每穴放入10粒种子。直筒型品种每亩定植3500株,合抱型和叠抱型品种每亩定植2000-2800株。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四、田间管理
1.养分吸收特点
大白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高,其中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吸收量不同:
萌芽期吸收量为0.01%。幼苗期吸收量为0.43%。莲座期吸收量为10%。结球期吸收量为89%。
因此,在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配氮、磷、钾肥,是保障稳产、高产的关键。一般在结球期前主要吸收氮肥,之后吸收钾和磷肥;结球后,对氮和钾的吸收量最多,钾的吸收量高于氮,磷的吸收量虽少但明显增加。
2.中耕锄草
浇水或雨后应及时进行中耕,避免地面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性,同时清除杂草。初期中耕要浅,主要锄破表土,避免伤根。成苗后,中耕除草要远处宜深、近苗宜浅。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时,需锄松沟底和畦面两侧,并将锄松的土放在畦侧或畦面上,确保沟路通畅,便于排灌。
3.水肥管理
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需水肥较少。由于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弱,保持土壤湿润有助于幼苗生长。破心时,追施一次腐熟的稀薄粪液;定苗后或移植成活后,施用浓粪肥,并配合适量磷钾化肥。
莲座期:这是大白菜生长的关键阶段,需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氮肥施用量,结合磷钾肥,促进叶片生长,控制徒长,提高抗性。莲座末期至结球初期,可一次性随水追施尿素30公斤/亩。
结球期:这是生长的主要时期,若脱肥会导致结球不紧实,影响产量和品质。结球初期和中期,可随水追施高钾型复合肥20-25公斤/亩。为防止干烧心病,可在莲座期和结球期喷施0.7%氯化钙1-2次,同时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抗逆能力。
4.病虫害防治
种植大白菜时,常见的虫害包括菜青虫、蚜虫和棉铃虫等,可选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病害主要包括霜霉病、软腐病和黑斑病等,可通过甲霜灵和百菌清进行处理。喷药时加入叶面肥,可提高防治效果。防治菜蛾时,可采用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选用细菌型杀虫剂,如爱伏丁倍液或阿维必虫清。
以上是大白菜种植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只有科学管理,才能减少种植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发生,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
关于大白菜怎么种才能长得好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